(相关资料图)
打工时遇到纠纷怎么办?“和谐蓝领调解站”来帮忙,让“小纠纷”不出社区,“大争议”直达仲裁。
一年多来,为畅通劳动关系公共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织密织牢基层劳动争议预防化解“保障网”,襄阳市人社部门以“和谐蓝领调解站”建设为切入点,片区化打造一站式、智慧化、标准化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平台,通过实施“一个组织(三方四家)管总、两条轨道(线下协商、线上速裁)并行、三类群体(农民工、新业态、零工)聚焦、四级平台(市、县、街道、社区)联动”的基层劳动关系协商协调运行模式,全力推动劳动关系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。
7月12日,襄阳市樊城区屏襄门街道红光社区的“和谐蓝领调解站”内,劳动关系协调员许丽正在认真梳理台账。
有3700多户、10000多名居民的红光社区,是一个典型的老社区,居民以下岗职工居多,灵活就业群体较大。2021年,社区建起“零工驿站”后,不少居民都通过各自的手艺,实现了家门口就业。但是,与灵活用工相关的劳务及劳动争议纠纷也不可避免地出现。2022年8月,在当地人社部门的帮助下,红光社区“和谐蓝领调解站”挂牌,周边群众解决劳动纠纷有了新去处。
今年初,社区居民小李向所在的物业公司提出辞职,要求公司退还数千元押金遭拒,随即来到“和谐蓝领调解站”讨个说法。劳动关系协调员约谈当事公司负责人杨某,向其普及宣传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,使其认识到克扣员工工资抵押金的做法是违法行为,杨某随后答应全额退还几年来从小李工资中克扣的“押金”,双方握手言和。
今年4月,空调安装工刘师傅为一家公司安装空调时不慎摔伤骨折,索赔未果,向“和谐蓝领调解站”求助。该纠纷受理三天后,在劳动关系协调员的见证下,刘师傅收到了该公司支付的6000余元工伤经济补偿金。“原本已做好打官司的准备,没想到这么省心。”刘师傅欣喜地说。
“我们社区的和谐蓝领调解站,可以服务周边5个社区。几乎70%以上的劳动争议纠纷都是一些小矛盾,过去没有调解站,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为了解决问题只能申请劳动仲裁,费时又费力,为了几百块钱的案子可能要个把月甚至更久才能解决。”红光社区党委副书记侯艳萍表示,去年以来,该社区将“和谐蓝领调解站”与零工驿站、红色驿站融合共建,同时整合人社、工会、综治、司法等部门资源,实行平台共建,人员共用,一站式调处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力量得到极大增强。社区不定期举办劳动关系“和课堂”讲座,宣传普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,坚持“堵”“治”并举,在开展劳动风险预防的同时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用工,推动建立规范有序、公正合理、互利互惠、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开展25次“和课堂”讲座,为辖区内136家企业、219名劳动者进行了现场培训,接受咨询1400余人次,提前化解用工风险3次,解决劳动争议纠纷9起、零工劳务纠纷24起,真正实现劳动用工小纠纷“不出社区”。
从襄阳市人社局了解到,截至今年7月底,全市共有25家“和谐蓝领调解站”挂牌运行,共调解劳动争议纠纷696起,其中就地调解成功率达90%,线上直推仲裁结案率保持在100%,极大降低了劳动者维权成本,从源头上减少了仲裁立案数量,提升了调解成功率和结案率,将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,用“小站点”服务了“大民生”,覆盖市、县(市、区)、乡镇(街道)、社区(企业)的四级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完善。该局将结合首批“和谐蓝领调解站”建设经验,进一步完善调解站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,按照统一牌匾标识、统一人员培训,统一持证上岗、统一工作流程等“四统一”模式制定《调解站建设工作手册》,打造一批标准化样板在各县(市、区)复制推广,到今年年底实现站点全市域覆盖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