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城市商圈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平台,一些特大型商圈甚至成为城市地标。相比之下,商圈主街外不那么显眼的支马路,以往只能扮演配角,在吸引消费方面没太多存在感。如今,不少城市正探索发展“后街经济”,提升热门商圈商业价值的外溢效应,带动商业资源有序向支马路延伸。
现在每个城市都规划有商圈,聚集了大量中外品牌、专卖店、连锁店等,成为吸引客流、繁荣商业的主体,还往往被作为城市地标,向市民和游客推荐。不过,城市里不仅有宽敞的大道,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、商场酒店,还有密如蛛网的街巷、琳琅满目的小店铺,这些融入了市民日常生活,构成了不可或缺的“后街经济”,也是美好人间烟火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,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。各地华美的城市商圈就如同皮囊,美则美矣,却大同小异,没有个性,缺乏灵动生气,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那些潜藏在背街小巷里的小店铺、小吃店,看似不起眼,却是城市的灵魂,其中不乏身怀绝技者。如果想探知某个城市的人间烟火,那一定要穿街走巷,品味“后街经济”,触摸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,了解不一样的风情习俗。
如果说城市大马路是主动脉,后街小巷就是毛细血管,二者的市场定位不一样,消费力和人群也不同。“后街经济”更贴近居民生活,很多街巷就是居民区、社区间的分隔道路,因应百姓的日常需求,衍生出餐饮、服装、维修、美发、婴童、宠物等五花八门的店铺,就近为居民提供各种便利服务,又能实现自主就业。 但受限于空间条件和居住属性,后街的基础设施薄弱,带来停车难、如厕难、安全隐患多等问题,也制约了“后街经济”的发展。因此,各地政府可在不影响商铺正常经营的情况下,逐步实施街巷改造工程,改善公共基础设施,提升街巷的卫生质量,消除安全隐患。与此同时,也要各地尊重“后街经济”的多元化、个性化,在此基础上做科学规划,根据社区状况、文化历史等,将本地文化元素融入街巷,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“后街经济”。
如此,才能让“后街经济”焕发新生,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,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(江德斌)(江德斌)
标签: